村官,自主创业天地宽
记岳池县第二届百名优秀人才杨宏林
自2007年以来,我县按照中、省、市要求,先后选聘了480名大学生村官服务于各村级组织,他们的工作现状及其下步的发展和出路成为倍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面对留任村干部、报考公务员、攻读研究生、另行择业等多条出路,我县不少大学生村干部选择了在新农村建设一线干事创业,他们利用所学及特长,为建设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做出了贡献,杨宏林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杨宏林,25岁,一个阳光干练、质朴壮实的小伙子,现担任西板乡真武山村党支部副书记。在这个偏远乡村,他不甘寂寞,不等不靠,以自强不息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发展产业的致富经验,并带领群众发展蔬菜产业致富增收,他把大学生村官这个职位演绎得多姿多彩,近日被表彰为岳池县第二届百名优秀人才,成为大学生村干部的榜样。
感动,他用坚持说服顽固的父亲
到基层去,到农村去,那是磨练意志、体现价值的广阔天地。2008年9月,大学毕业后在重庆打工一年多的杨宏林,通过全省村官选聘,回到养育自己的家乡西板乡真武山村,当上了村党支部副书记。上任之前,县委组织部对全县大学生村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杨宏林认识到大学生村干部肩负的重要职责,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决心要努力建设新农村,带头做个新农民,一定要把这个村官当好、当称职。
但是,村官这个头衔,并没有让家人感觉面子有光,乡亲们纷纷议论: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培养个大学生,又跑回来当村干部,白上了大学,没一点儿出息。面对这样的说法,宏林没有争辩。他一方面协助乡上和村上处理好日常事务,一方面开始思考本村的现状、优势和发展方向,琢磨怎样施展自己的才华。
通过网络查询和周边市场调查,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租地种菜。这一举动,遭到了父亲的坚决反对,我花那么多钱供你读书,你回家当村官也就算了,不好好考公务员,还种田种菜,丢人现眼哦,我坚决不支持!父亲的顽固和家人的反对,并没有削减杨宏林的信心,他暗暗勾画着心中蓝图,风风火火地忙着筹备创业,他想用事实来说服家人,用行动来影响和转变群众的观念。那段时间,他通过书店、网络查资料、找信息,收集了大量的农村蔬菜种植实用技术,还经常骑着摩托车奔波在岳池县各个乡镇的农贸市场了解市场行情,他决定试种早春洋芋,因为早春洋芋技术含量不高,择土性不强,产量高,不需农药,属纯天然绿色食品。
面对儿子日渐消瘦的面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宏林的母亲付艳说,想创业不容易啊,儿子整天在外面跑,经常很晚才回来,担心得很,但是孩子这种信心和精神很珍贵,我们全家都来支持他。父亲杨发志是本乡宋家沟村支部书记,看着儿子的坚毅和执着,他开始默许了儿子的选择,带着家人一起为宏林出主意,想办法,找项目。
行动,他用毅力点亮致富的希望
农业发展靠技术,绝知此行要躬行。2008年11月份,因为资金、技术等创业资本的严重缺乏,宏林决定暂时租地试种2亩早春洋芋。就是这2亩地,写满了杨宏林探索的足迹,他亲自规划、播种、施肥浇水,半年过去了,小伙子被晒得黝黑黝黑的,手上长出了老茧,肩膀磨平了,经常腰酸背痛而难受得哼哼。白天他要在地里去转转,晚上从网上搜索种植技术以及苗子过冬御寒方法等等,尽管他付出了努力和心血,但由于技术和种植经验的缺乏,到2009年3月时,两亩地才挖出200多公斤洋芋,第一次种植失败了。杨宏林说,试种这2亩地,虽然没有见到效益,但是我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他一边总结失败教训,一边积极寻求新的创业项目。
吃一堑,长一智。早春洋芋种植失败,让宏林充分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为了鼓足宏林继续创业的信心,西板乡领导带着宏林到乔家镇三安蔬菜专业合作社去参观学习现代农业生产知识和蔬菜种植技术。回来后,宏林内心受到了震撼,他当即决定,把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5亩,全部种从三安蔬菜合作社引进的甜栗南瓜、黄瓜、辣椒等蔬菜。乡党委政府为鼓励宏林创业,帮其承担了所有的种苗钱和农膜钱。由于面积扩大了,他总是早出晚归在地里忙乎,遇上炎热干旱天气,他担心蔬菜旱着,天天挑水浇地。有一次,确实太累了,中午快一点才收工,回家倒在床上就睡了,他母亲去叫他吃饭的时候,叫了很久他都没反应,他母亲急哭了,父亲正准备去叫医生的时候,他缓缓地起来说了一声我累。皇天不负有心人,在边学习边获取种植经验的基础上,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宏林脸上挂满了欣喜的笑容,他说,这4亩地赚了2万元。
由于党委、政府和家人的支持,2009年11月,他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目前,他正在试点种植俗称俄拔腿的特色蔬菜和甜玉米、番茄、美人椒等各种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15亩,预计各种蔬菜收入将达到8万元。
带动,他用智慧拓展梦想的内涵
宏林并没有因眼前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租地发展是很零星的小打小闹,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竞争优势,关键要带动群众发展。但是真武山村地处偏远、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村民大多外出务工,他希望通过自己试点示范,不断探索总结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带动该村乃至西板乡现代农业发展,他盘算着还要发动更多的大学生村官和返乡农民工回家发展蔬菜农业。
宏林在大学所学专业是计算机,虽然这跟蔬菜种植风马牛不相及,但是由于对网络的熟悉,他经常在网络上学习蔬菜种植技术,了解市场行情。如今,全乡有12个村安装了远程教育设备,他深知,运用好远程教育平台,将为当地群众架起致富的桥梁,于是,他经常走村入户,手把手教村干部学习设备使用方法,还坚持每周下载一些节目,发给村干部组织党员群众学习。
受宏林影响和鼓励,大学毕业在温州打工的弟弟杨果林,2009年也选聘到西板乡当上了村官,帮助哥哥一起搞蔬菜种植。如今,宏林的创业热情更高了,兄弟俩经常一起下地,一起跑市场,一起给群众送苗送种子讲技术,当地村民无不为兄弟村官树起大拇指:这样的村官了不起,让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我们都愿意跟着他继续干。
要让群众跟着干,得先让他尝到甜头。宏林第一个支持发展的是本村村民杨章地,为他无偿提供了早春洋芋和南瓜苗,并给与予技术辅导,杨章地的7分地赚了3000多元。目前,该村10余户村民已经跟随他一道,种植了20多亩地蔬菜,人均增收达1200余元。
群众的积极性是宏林最大的动力,他一边整合资源,大力发展大棚蔬菜和反季节蔬菜,一边联系开拓新的市场。为了解决生产销售方式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他正在积极筹备成立红阳蔬菜专业合作社,为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打下基础。在西板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杨宏林最大的梦想红阳蔬菜专业合作社即将注册成立。
年仅25岁的大学生,在当村官的短短两年时间里,杨宏林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证明了自己的价值,给所有的大学生村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立足实际,脚踏实地,每个人都会实现人生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