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村”的幸福使者

发布时间: 2010-08-10 10:48 点击量: 0

 

 麻风村的幸福使者

记岳池县第二届百名优秀人才唐忠明

 

麻风病,一种让人谈之色变、避之远吉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然而有这样一个人,他抛开世俗眼光,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奉献给了岳池县康复医院的麻风病人,使远近闻名的麻风村变成幸福乐园,他便是岳池县康复医院院长、岳池县第二届百名优秀人才唐忠明。

37年,他坚定不移,把青春留在了一片禁地

金城山,是当地著名的风景区,树木苍翠,风光迤逦。然而,就在金城山腰,那一片禁地,让游人止步,这就是岳池县康复医院的前身麻风村,与东板乡郭家庙村相邻,距县城35公里。去康复院交通极为不便,来来往往要转乘几趟车,还要步行半个小时才能到达麻风村病区,条件十分艰苦。

1974年8月,当唐忠明还是一个19岁的翩翩少年,便来到这个山高路远、地处偏僻的工作单位,接受这个受人歧视、十分危险的职业,内心十分失落和害怕。刚开始工作时,每当他回县城机关办事,有些人都离他远远的,不愿跟他说话。他深知麻风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在内心也非常理解同志们的行为,但孤独和委屈依然啃噬着他的心。无数个夜里,他在床上辗转翻覆,思考着何去何从,掂量着继续还是放弃。可就在与麻风病人的日益接触和对业务逐步熟悉的过程中,他渐渐摒弃了成见,放弃了害怕,因为每当看到这些病人的痛苦和无依,他内心便十分同情和难过,也逐步理解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小伙子慢慢调整好了工作心态,开始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这份特殊的工作。在以后的日子里,面对无数次调动机会,他都坚定不移地选择留下来,这一留,便是37个年头。如今,55岁的他,头发花白,身材削瘦,面对笔者采访,眼神却依然坚定,神情却依然平静,他说,如果组织需要,我愿意在这个岗位上干到退休。

37年,他无怨无悔,把爱心奉献给特殊人群

在81岁病人王仕成眼中,他像一个孝子,悉心照料每一个病人养老至终;在18岁病人张素珍眼中,他像一个父亲,不仅给予了她生存下来的机会,更为她提供了温暖的家和成长环境。唐忠明始终把每一位病人的冷暖时刻挂在心间,他和麻风病人的心贴得很近很近。只要是康复医院的事情,无论大小,他都操心不已。

2002年12的一天,65岁病人张安平在砍柴时,不小心让柴木渣子溅进眼睛,血流不止。唐忠明接到电话,第一时间赶到康复医院,将张安平送到岳池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他始终衣不解带守护在病床边,细心照料直到他出院。

2008年5月,5.12特大地震发生时,他第一反应便是病员受伤没有。几乎同时,他组织工作人员,心急如焚地赶往康复院,在东板乡时却遇到公路塌方,车辆无法前行,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地步行上山。惊慌失措的病员,看见山腰上出现的熟悉身影,都仿佛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情绪渐渐安定下来。而唐忠明看见人员没有伤亡,将病人转移到安全地带,内心悬着的一块重石才落了地。此后的一个多月,他一直住在山上,和病人们一起共同经历了地震灾难的苦痛和灾后重建的艰难。

37年里,每年的大年三十,他都会和病人一起过年,一起放鞭炮,每遇中秋节、重阳节、麻风节等重大节日,他都会组织开展各种慰问和爱心活动。37年里,每当风雨来临、天气骤变,他便吃不好睡不着,内心始终牵挂着康复院的病人。37年里,他的电话几乎没有停机、关机,因为病人有需要时,能第一时间找得到他。37年里,一种职业养成,他特别细致入微,每到病区,他都会进每一个病人房间,摸摸坛子里有没有米,查看瓶子里有没有油,与每一个病人亲切交谈,嘘寒问暖。37年,已经数不清多少次,他为病人送钱送物,带着病人到县城治疗。37年里,他已经把康复院当成了自己的家,而他就像家里的顶梁柱,每当病人受到村里人欺负,他便跳出来说,你们欺负他们,就是在欺负我。我们都不想唐院长退休,他退休了我们怎么办?从病人不舍的话语中,笔者看到了唐忠明37年来无微不至的付出和病人们对他至诚至爱的信赖。

37年,他倾尽全力,用心血打造出幸福乐园

37年前,康复院不通水电,住房破旧,交通信息极为闭塞,病人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为了改善病人生活环境,唐忠明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在郭家庙村与康复院之间修建了一条机耕路,大大方便了病人出行。不仅如此,他克服了地震灾害、特大暴雨、山体滑坡等重重困难,科学规划康复医院的重建工作,经过大半年的艰辛努力,一座三合院砖混结构质瓦房建设竣工,当病员们从不避风雨的破旧住房搬进有着四个一(一室一厅一厨一卫)标准的新房时,唐忠明和15名病员都露出了激动而幸福的笑容。

在治病管理上,唐忠明认真研究,创新工作方法,果断推行了三个转变。一是推行在家庭治疗麻风病,把工作重点由院内逐步转向院外,这样不仅从根本上消除群众对麻风病的恐惧和歧视,对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学论断也增强了说服力。二是由原来单一的氨苯砜治疗,转为采用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嗓三种主要药物联合治疗,大大缩短疗程,由过去的1020年疗程缩短为35年,不但减轻了病人痛苦,也为家庭和国家减轻了负担。三是由原来集体生产、共灶吃饭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单灶吃饭,既可以调动病员的劳动积极性,又改变了过去那种盲目救济的方式。实践证明,三大转变的实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收治的365名病员,已治愈出院270人,从1995年到2008年13年间,为家庭和国家节约开支312万元。

如今,康复医院15名三无病员幸福地生活着。生命是平等的,我最大的职责是,让麻风病人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爱,让麻风病人学会团结文明、感恩社会,引导他们珍惜生命,相互搀扶,积极劳动,彼此照顾。唐忠明欣慰地说。37个年头,37年坚守,37年付出,对于在康复医院快乐生活的病员们来讲,他就是名副其实的幸福使者!

上一篇
村官,自主创业天地宽
下一篇
没有了